2020年12月28日,曙光汽車公司收到遼寧證監局的《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》,《決定書》顯示,2020年7月遼寧證監局對公司進行檢查,發現公司被華泰汽車集團協議收購及完成實際控制人變更后,違規將公章與財務章交給華泰集團委派的人員,使得公司的公章和財務章被置放于公司之外第三方。
按照監管要求,公司“應在收到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向證監局報送書面整改報告”。然而整改似乎并不理想,截至到2021年3月10日,公司還未拿回公章。真的有點荒唐,近3個月的時間,公司公章拿不回來,對方一直以未有明確回復為由不還公章。
以上案例就是典型的上市公司內控的不完善,與控股股東之間沒有保持獨立性。近幾年頻繁爆出的一出出、一幕幕失控情節背后,暴露出部分上市公司內控基礎薄弱、缺乏必要管控能力等問題。
無論是中小企業,還是上市公司,都應該重視公司章證照的實際控制問題,尤其是公司管理架構發生重大變化、股東之間因公司經營管理方針產生分岐、引進戰略投資等重大事宜時,更加需要注重。公章一旦失控,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影響。要解決這一現象,必須從源頭出發,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,完善公司治理。公司印章保管人需有絕對的獨立性,并且必須勤勉盡責,不得隨意將印章轉交他人和私蓋印章。
同時可借助思格特智能印章機,把印章‘鎖死’在設備里,實現人章管控,既能讓印章更安全,也能有效杜絕印章監控人私蓋,偷蓋等違規行為。平臺設置嚴格的審批流程及分級授權。非授權人不得使用印章,每次蓋印需提交用印申請,領導人審核無誤后才能進行蓋印。實時記錄印章從刻制、保管、使用到銷毀的全過程,做到了印章全程監控的要求。以往無法掌握的用章數據,通過信息化智能印章管理平臺便可一目了然。
任何一家企業都應該嚴格規范內部印章管理,不應為此阻礙公司企業持續發展,更不可讓不發分子成為擾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性的漏網之魚。